研修纪实

黔东南州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赴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实践教学简报

来源 :      作者 : sgx     时间 : 2015-12-01


黔东南州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赴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实践教学简报

    

    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催化剂。20151123,我们语文组10位老师开启赴保俶塔实验学校为期10天的实践教学之旅。

20151123上午8点,在杭州师范大学亨颐学院任为新副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抵达本次培训实践教学基---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兼有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制的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文化气息十足。上午10点,王理副校长给我们做了一个以“深化共同基础,差异发展”为主题的讲座,他对保俶塔实验学校课程改革思考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权衡两对关系,即教育与教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二、贯彻四个观念。即面向全体“公平观”,先做人、后做事德育观,“健康第一”生命质量观,“共同基础、差异发展”的课程观。纵观整个讲座,理念之新,可操作性强。再者,王老师的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我们受益匪浅。


 1123下午2点,是一位年轻女教师的一堂公开课。课题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她虽说仅有一年的教学实践,但驾驭课堂能力游刃有余,从容淡定。一位新老师尚且如此,窥一斑而见全豹,足见该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之高。下午3点,我们的导师张英飞特级教师对这位新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说年轻人进步大,成长快,课前设计有理有序;美中不足为师生互动不够,老师示范性朗读不够传神到位。张老师的点评面面俱到。既捕捉到这位年轻老师的亮点,给予她信心和动力;也指出了她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她明白需改进之处。一言以蔽之,张老师点评犹如心灵的鸡汤。


1124上午9点,期盼已久,我们终于等到我们导师的一堂课,篇名为《生命、生命》。张老师这堂课精彩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赏析主题相似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回忆和朗读多样化的方式,边听边读圈画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的方法,使整堂课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整堂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和谐,也让我们领略张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


1124下午310分,我们参加了该校的文学社团活动,这门课堪称该校的一种办学特色。这门课的性质类似大学的选修课,即不同班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分别听了两堂课。一堂为“对比《诗经》与现代诗歌”,另一堂为影视戏剧之发生距离训练。这样的课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也让他们在平时繁杂的功课中释放压力。两堂课听完,让我们为浙江、杭州的新课改赞叹不已,它们走在我国课改的前列,是我们贵州、黔东南州学习的典范。

1125上午11点,张老师指导我们一起给袁老师磨课。首先,我们听了袁老师的说课。然后张老师对袁老师的说课和教学设计给予了点评,她指出说课要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说声“为什么”,教学的板块不能太多,要学会整合;学习活动的方式不能太单一,适当多样化。其次,张老师也给我们透露了该校的一种特殊教学活动——预习单的设计。其实,张老师所说的预习单很简单,就包括“我的发现”和“我的疑惑”两大板块,一般在上新课的前两天在早读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的备课一定要围绕这学生的这张预习单,尤其是“我的疑惑”。因为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才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0151126上午8点,我们有幸听到了第二组的导师杨曙老师的《背影》。首先,她展示了学生的疑问:1、买橘子有那么麻烦吗?2、为什么前面有写这么多的篇幅?其次,她让学生反复朗读读父亲来信的片段和父亲买橘子的画面,进而让学生来品味作者的“泪如泉涌”。杨老师的课堂循序渐进,尤其是她文本分析,有理有据,水到渠成,让我们为她点赞。

20151127上午11点,是本组授课老师袁老师的试讲。她上的课文是《塞翁失马》,整堂课总体不错,表现在教学设计合理,吐字清晰,台风自然亲切,思路清晰等;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各个教学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到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计不太清晰。但是,作为一个只有一年教龄新老师,有此表现实属不易,令人欣慰。


总而言之,教学实践的第一周,我们收获颇多。学习之余我们游览西湖,一睹西湖“真面目”;参观杭州段京杭运河,追寻历史的足迹。这些使我们领略了杭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保俶塔实验学校的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鼎力相助,尤其是我们的两位导师——张英飞老师和杨曙老师不吝赐教,在这我们学到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新颖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此番杭州之行,我们取得一些“真经”,它们将对我们黔东南的教育教学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龙涛滔,杨秀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