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市南浔锦绣实验学校 钱利祥
这次,我有幸参加浙派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训学习,为期近半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促进了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受到很大的启发。让我真正领悟到要作为一名浙派名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提高学校管理必须具备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打造一流学校应具备的特质。在此次培训学习中,我有几点感悟与启示,现总结如下。
一、感受
1.此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理论研修、实地浸润和专家引领。我们聆听了6场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这些讲座着重阐述了校长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益。第一天听了童富勇教授《名师并不遥远》的讲座,让我开始树立起想要成为名校长的愿景。童富勇教授强调说,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共同的特点体现在对教育有爱心、有责任心。而我于2010年8月接受南浔区教育局的任命来到这个学校就给自己立下了“责任在肩,全身心投入;提高质量,一刻不懈怠”的承诺!我在全校教师中提倡紧紧围绕“责任、质量”意识来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学校一直在倡导做“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活动,今年我校的章锦梅老师入选湖州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前20强。童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优秀教师专业特征(重要性排序前11项)给我非常大的启发,我觉得可以将其作为校本师资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引领我们的教师成长。戴耘博士的《创造力培养的三种理论取向和实践策略》让我领略到目前世界上关于创造力的三大流派:思维派(托伦斯模式)、建构派(费尔德曼模式)、实践派(索耶模式),我觉得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非常好的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建构派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理论支撑。而实践派对于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更是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三个模式并不冲突,但有侧重,教育策略也因此有所不同,关键是内一化,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批判性的学习。创造力=创意思维习惯,方式,人格的形成+知识建构,内化迁移+实践活动的历练。这个专家给出的公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2.破冰体验 融入团队。全体学员参与到了破冰活动之中,可以说,通过这次破冰活动使大家由陌生到熟悉,从分散的自我到新团队的组建,使大家消除“冰”的状态,使每个人都融入团队。“破冰”活动使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单位的我们迅速熟识起来,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自己的职务。“破冰”活动让我们体验到融入团队的快乐,也为我们此次培训的顺利开展拉开了序幕。
3.本次学习,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台湾首府大学欧用生教授的《课程美学》我非常感兴趣,我是第一个回答欧教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什么是美”,因为我们学校从办学伊始就一直在实施“美的教育”,所以欧教授的课让我非常有亲切感,再加上我从大学开始就注重美学方面的学习,去年还认真研读了朱光潜的《美学概论》,所以听这门课非常感兴趣。我国普教界浙江籍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听了欧教授课程中提到的关于美是日日新的观点之后,我对吕型伟先生的这一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对于杭师大副校长何俊教授的《儒家思想与当代教育》,我同样非常感兴趣,因为我本人一直以来研读儒家的经典文献,所以听这样的课非常入味。可以这么说,这次安排的课程我是非常喜欢!同时我也感到平时自己注重学习,积累对成长非常有帮助。张丰主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思考》对当前我校正在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上学期我校启动课改,在启动仪式上我专门解读了张丰主任的文章《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还组织老师外出到上海、江苏、长兴等地参观学习,学校还确立了《实施有效作业,变革课堂学教方式》的课题。
二、体会
1.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外出考察是校长培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本次培训安排我们到名校实践浸润,通过听校长办学经验的介绍、面对面的交流座谈、参观校园文化建设,走进课堂等形式对这些学校作了全方位的考察,感受颇深,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在参观中我们感受着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感受着管理者及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特色明显,校长的办学思想分明,管理思路清晰,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拥有一支团结优秀的教师队伍,这不正是学校成功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吗?在文澜中学,任继长校长从上午8:50开始为我们介绍,一直到下午,全方位介绍了这所名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深深地被任继长校长那种治学有方、理念超前以及不凡的办学风格所折服,让我们体会到学校求真务实的办学作风和志向高远的办学目标,为我们今后的学校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让我们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到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十三中教育集团的丰潭中学关于课改的专题介绍,则让正在尝试推进学教方式变革的我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勇气。这所学校介绍中强调:课改是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相结合的理念、一课多模、做课改不要非此即彼、课改不仅仅是教学的改革,而是学校管理的改革等观点都给了我很大成绩启发。
到学校实践浸润时间虽然都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终生难忘的短暂学习之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在实践中,如果把任何一位专家所讲的内容吸取一两点,在工作中深入开展下去,坚持下来,都能够对教育工作有一个极大的推动。
2.通过此次研修学习,做为一名校长,我反思着自身的教学理念和管理行为,觉得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深深体会到:管理者要准确把握时代脉博,更快捕捉新的教育观点,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因校制宜,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以饱满的激情,健康的心态,敏锐的视角,不断在管理的实践中反思与总结,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专家和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把学校办成“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家长向往,社会公认”的现代化教育名学。
3.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有千万条,方法有多种多样,但不论什么学科的教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采用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选择有个人优势的课题,制定切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的工作方案。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还我们的教育以本真的美好。总之,本次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真正的做好教育,需要一份宁静之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薄。
版权所有 © 杭州教师教育网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浙ICP备:11056902号-1
电话/传真:0571-28865779
E-mail:hsd28865779@163.com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