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举行第24期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结业典礼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07-02-02

杭州市举行第24期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结业典礼

 

1月30日下午,由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杭州市第24期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在红楼会议室举行结业典礼。杭州市教育局组织处处长郁龙旺、杭师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市中小学干训中心副主任项红专等出席结业典礼仪式。

上城教师进修学校于2001年9月开办首届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2006年3月,上城教师进修学校承办杭州市第24期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旨在为杭州市储备一批素质精良、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校级干部后备力量,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这届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共有54名学员,是杭州市各区教育局经过基层组织推荐、选拔考试上来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学员进行了理论学习、教育实习、参观考察,通过论文答辩,圆满地完成了学业。

结业典礼分三大版块进行。第一版块:回顾篇。在场全体人员在四位学员 声情并茂地解说下,借助一幅幅照片,共同回顾了2006,重温了美好的学习时刻。近30场报告,20余位知名专家与校长亲临指导,再加上视频讲座,校长论坛,教育实习,教育考察,送教下乡,互动交流,构成了50余位后备干部生命当中那一份厚重、珍贵的体验与积淀。这份体验与积淀,定会如甘醇浓烈的酒,藏之愈久,品之愈香。回眸2006,对干训班的学员来说,是成长的一年。第二版块:2007教育发展关键词。学员分成四组,采取指定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就“质量、均衡、人文、幸福、职业尊严、平等、名校集团化、公平、学习、教师权利、内涵发展、师德”12个关键词进行限时解读和诠释。学员们幽默的语言,深邃的思考,展示了学员们的才华,展现了学员的朝气,也展露了学员们的思想。第三版块:颁发证书。领导为优秀学员、优秀论文获奖者、优秀班干部、学习积极分子颁奖。

之后,上城区教育局党委瞿旭平副书记热情洋溢地说,此次采用“益智——开放”的干训模式是成功的。成功在于合作。多城区的合作、干训间的合作、教育局的合作、学员之见的合作,基于这些合作,此次干训获得了成功。创新在于放手。一路走来,收获的成功,要把这些成功经验好好总结,做成一个品牌。她希望这是一次结业典礼,是一个结典,更是一个起点。

项院长向全体学员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此次培训活动。他指出培训获得成功的缘由是:第一、开放是杭州干训的灵魂。培训的理念是正确的。第二、贯彻“三三”制(理论——实践——互动)的课程模式,既注重了理论,又注重了实践。第三、培训方式很灵活,有一支好班委,有一个踏实的班主任。整个培训的过程,都是非常成功,值得总结的。第四、六大城区,通力合作,形成合理,成功是集体的成果。最后,项院长说,校长的成长是复杂的。一位名校长不是培训出来的,但培训可以给校长成为名校长一个平台,一个台阶。真正的成长是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希望每一位学员要自我成长,自我修养。24期干训班是一个永远的团队,一个团队的学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是良师益友,要常聚常聊。

通讯员:应夏

相关链接:

2006年3月28日这个极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日子,这是杭州市第24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开班的时刻。

2006年4月4日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502教室中的第一次课程培训的经历。为我们授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张老师的这一课名为《权利·责任·作为——走好从政的第一步》的专题讲座为整个培训涂抹上了一层厚重的底色——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勤勤勉勉奋斗!

肖锋、任继长、张化万、童富勇、项红专、刘振华、任顺元、瞿瑛、周俊、郁龙旺、肖远军、郑杰、王崧舟、范国标、张浩强、罗永军,余世维、汪中求、郑日昌先生等一连串熟悉、亲切的名字,让我们期盼,让我们激动。《现代校长思维》、《校园伤害事故条例的制定及案例分析》、《学校文化建设》、《校长的人格魅力》、《北大教师人事改革启示录》、《社会转型时期校长的角色》、《学校管理与实践》……这些培训计划中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儒雅的气质、精辟的思想、哲学的思辩,激情的演讲、幽默的点评……对我们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积淀,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是自我成长的原动力。

2006年4月11日上午赶赴娃哈哈小学、杭师附小参观学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看得勤、跑得勤、问得勤、记得勤,尤其是在与两位校长的互动探讨环节中,充分展露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迈勇气,语言犀利,观点鲜明,给两位校长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2006年5月9日下午的那一次“破冰之旅”,让我们难以忘怀。

2006年6月6日在梅家坞的茶楼举行的第一次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别以为我们的培训只有一本正经的报告与讲座,“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我们的导师深知“一个懂得休闲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这样的道理。

2006年6月6日,这个日子不错吧!这天下午,我们走进了“茶乡”梅家坞,我们投入了龙井的故乡、乡野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山风,沐浴着氤氲的岚气,我们不知道梅家坞是否被这一群年轻人的朝气感染,但我们却被梅家坞层层叠叠的绿,弯弯曲曲的水,深深陶醉了……

2006年10月10日前往滨江区送教下乡的那一份自豪感和责任感。吕琼华、王晨华、尹瑾、钟玲四位学员做了观摩课,郑方明,唐彩斌两位学员作了现场课堂评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够从老师们的嘴里听到这样四个字的评价:年轻有为!是啊,这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的奋发有为有着充裕的时间;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的奋发有为有着充分的空间。

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采荷、崇文、求是、拱宸桥等学校实习。“老师们,同学们,接下去请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到我们学校来实习的校长做自我介绍!”这是我们踏入实习学校接受的第一次素质考验。

2007年1月5日至1月11日赴哈尔滨学习考察的那一个星期。尽管飞机整整误点二十四个小时,尽管我们的目的地的气温只有零下十余二十度,但丝毫没有减弱我们这个考察团前行的兴致!顾不得旅途的劳顿,我们怀揣虔诚走进了牡丹江井冈山小学和哈尔滨道外区南马路小学考察学习。

通讯员:应夏